从8月2日22:00起,我市普降大到暴雨,漂河镇等地出现大暴雨,截止目前平均降雨量达到78.29毫米,最高降雨量173毫米。
为有效应对此次降雨应急准备,我市提前调整蓄水工程库容,突出各重点领域安全排查、值守,各防汛人员、物资全部储备到位。
(一)明确职责突出 “实”。针对此次降雨,我市提早对全市4座中型、14个小(Ⅰ)型、83个小(Ⅱ)型水库下游危险区域、受到山洪灾害威胁的82个行政村124个自然屯、62个沿河防汛重点村屯和9处重点群测群防地质灾害点,全面建立了市乡村三级网格化包保责任体系,全市15名市级领导、30个市直部门、17个乡镇街、1000余名干部参与包保,全市256个村每村都至少保证了1名市直干部和1名乡镇干部包保,织牢了一个实实在在的抗洪抢险大网,强力保障了安全渡汛。
(二)应急响应突出“快”。8月2日18:20,发布暴雨黄色预警,19:00,启动防汛三级应级响应。3日6:02发布红色预警,6:30,启动防汛二级应级响应。根据汛情,我市防汛指挥部迅速召集相关部门召开会议,研判形势、发布指令。全市15名市级领导率领30个部门机关干部迅速奔赴抗洪抢险一线,乡村社三级干部在水库工程、河流险段、山洪易发村屯、沿河村落、水库下游受威胁村屯死看死守,水利、交通、供电、通讯等各专业队伍及时到位。到目前,全市1000余名干部奋战在抗洪抢险一线。
(三)指挥调度突出“准”。为确保指挥高效,我市建立了市级领导、市防指成员单位、乡镇街和镇村4个层级的防汛工作微信群,无延迟、零距离时时发布工作指令。在此基础上,市防汛指挥部集合水利、气象、水文等部门专家,利用汛情信息平台适时科学研判雨情,及时发出精准指令。预警发出后,根据雨情变化,适时调控蓄水工程库容,高效调配人员、物资和车辆,目前,公安消防组织25人的队伍已赴漂河抗洪。
(四)转移安置突出“早”。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。应急响应启动后,我市就提前对水库下游、河道附近和山洪、地质灾害危险重点区域群众进行了有序转移,截至目前,我市成功将179户、625名群众提前转移到安全地带,应转移人员未落下一人,未发生人员失踪。对转移的群众,组织投亲靠友和集中安置方式,都得到了妥善安置。
蛟河市人民政府